自驾游义风园,瞻仰五人墓
五人墓,位于长门外山塘街775号,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。五人墓是明代苏州人民反暴力斗争中牺牲的严、杨念如、沈洋、马杰五位义人之墓。
七世纪六年(1626年),魏忠贤的亲信巡抚毛与织造太监勾结,在苏州残酷盘剥百姓,诬陷周顺昌等被称为“七君子”的党员。当魏忠贤派缇骑到苏州逮捕周顺昌时,苏州人民群情激愤。当时有一万多人聚集在官署殴打缇骑,抗议加税,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暴力斗争。魏忠贤诬陷苏州人造反后,派兵镇压。颜等五人挺身而出,为保护群众而投降。行刑时,五义之士相顾相谈,痛骂魏忠贤,乘虚而入,慷慨就义。次年(1627年),崇祯皇帝朱由检登基,逮捕并统治宦官,使之成为反例。魏忠贤自杀了。苏州人拆毁了毛为魏延修建的普惠生祠,将五人的义骨埋在废基中,立碑书“五人墓”。
复社领袖张普被五义之士“行动激情,甘冒生命危险”的英雄气概所折服。他写了《五人墓碑记》,歌颂了五个义人的正直品格,成为不朽的杰作。现在墓门坐北朝南,正面对山塘河,墙上嵌有《五人墓义助疏》碑。崇祯七年(1634年),参加义务兵援助。门后石坊前立双柱,千古义风四字,杨所写。穿过什邡是一个享乐厅,三间宽室,六间深室。明代竖立“五人墓”碑,高约2.2米,1981年整修时从墓门移至此处。东部有清代石刻(《五人墓碑记》)和书法石10块,多为颂悼诗。大厅后面是五人墓,一字排开,四周是石头,长方形,长16。东西长87米,南北宽6米,高1.35米,正面嵌有五人碑。五人墓荒凉,但经过两次修缮变成了现状。1956年,对其进行了第一次整修,增加了墓墙、供享乐的大厅、围墙和种植松柏。1966年再次被毁。1981年,市文管会再次整修,井扩大到基地,马殷桥周围的清明堂也迁到了这个地方。大厅的名字是冯唐,井塔建有长廊,并种植树木进行绿化。它于1982年5月重新开放,供人们瞻仰。